以水井命名的巷子——后井仔巷(魅力街巷319)
后井仔巷,南起后海墘巷,北至福茂宫街。长148米,宽2米。路面由块石构筑。巷内原有一口水井,因此得名。后井仔巷是一条因水井而得名的巷子。厦门岛矗立于海中央,本地居民凿井汲水的历史由来已久,早年,水井遍及全岛,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水井,但构筑的风格各异。有的是风化层土井、花岗岩石井,有的是砖砌的砖井,有的是庭院花园加筑井盖的私家井,有的则是街头巷尾的公众井。
且众多的水井都拥有自己的名字:宫庙边的井叫“大宫井”,井边有石榴树的叫“石榴井”,贴满蚶壳的叫“蚶壳井”,郑成功屯兵时开挖的井就叫“国姓井”......有些水井开凿的年代久远,久而久之,逐渐演化成路名。厦门的“大井脚巷”、“顶井巷”、“下井巷”、“广仔井”等,都是如此。后井仔巷也是这样演化而来,看到路名,便可以知道,这里曾经也有着一口历史悠久的水井,只是后来随着城市的建设,水井早已被填埋,至于水井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也无从查找了。后井仔巷的古井已消失,但是厦门还不乏有古井。
有文史专家呼吁,这些古井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,拥有较高的保护价值。同样,与井有关的地名,亦是历史的记录者,保护这些地名也是非常必要的,“后井仔巷”名字的保存意义非凡。没有了古井的后井仔巷,已看不到人们来井边取水的热闹场面,有的只是一片寂静。已到了下午的放学时刻,偶尔会看到奶奶领着孙子回家的温馨画面,孩子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巷子里的幽静。有时还会听到一两声“汪汪”。立于巷子,会让你有一种错觉,这里是不是哪里的偏僻山村呢。后井仔巷的住宅多为二到三层的建筑,因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,外墙都长满了厚厚的青苔。
在巷子里走着走着,忽然有一栋耀眼的老宅映入眼帘,这就是后井仔巷4号。这栋建筑相较于早期的一些奢华建筑,当然是无可比拟的,但是它院门的构造却深深地吸引了我。门头采用石头浮雕的形式。门头的顶端是一个圆盘;中间雕刻的是三只野兽围绕着一朵花追逐,但具体是什么动物,没有办法分辨出来;下面是两块正方体的壁石,正面是菱形花纹雕刻。院门的最上方已经长满了野草,这里的主人也没有去拔它们,倒是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。
窄窄的巷子里面,却是异常干净,整条巷子都看不到一片废纸屑,可见周边的住户对这片共有的空间,保护得非常仔细。巷子里到处可见巨型花岗岩长条石凳,这是日常人们聊天的最佳场所。由于存在时间之久,有些凳面已变得十分光滑了。后井仔巷是一条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的巷子,安静、洁净、温暖。巷子里的水井已不复存在,但是路名依然保存,这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保护,让人们时时刻刻记住这是一条有历史的巷子。